送走不太满意的公主和很不甘心的明妃后,许宣由白简生带着去国子监见王玄渡。
国子监占地广阔,里面风景不错,杨柳依依,还有一个湖泊,来来往往的儒生很多。
果然人才众多。
白简生道:“原先这些士子,都是浩然派的儒生,但现在,已经多数是从龙派的。因为从龙派对资质和心性要求不高的缘故,很多子弟都是被送进来镀金的,只为了今后做官。”
他有些感慨道:“按照这种情况下去,正统儒生是越来越少了。”
许宣的心头也有些难明滋味。
从龙派因为不需要修练浩然气,不走正统的儒道修行路子,而是与龙气国运挂钩,所以先天上就放开了许多限制。
国子监是选拔官员的地方,从龙派的出现,让官员不再需要修出浩然气,自然就会多了许多鱼龙混杂之人,势力也不全是浩然一派了。甚至可以说,因为门槛低,这么多年来,浩然派已然成了小众。
从龙派才是主流。
来到一个黑门小院前,白简生说道:“这就是老师住的地方了。”
白简生推开门,带着许宣走了进去。
步入这小院中,许宣见这小院清荷池塘,还有些青石,显得院里错落有致。
荷塘刻有名:清莲池。
这王玄渡倒是好修养。
白简生来到主屋前,敲门道:“老师,我把人带来了。”
“让他进来吧。”屋里传来声音。
白简生退到了一旁,说道:“许兄,你请进去吧。”
许宣点了点头,推开门,步入这房间之中。
王玄渡的房间朴素无华,唯有老旧的桌椅案几而已,看起来甚至有些简陋。王玄渡正坐在桌子上,看着一本书。
“坐吧。”王玄渡抬了抬眼,说道。
许宣落座之后,便朝着王玄渡说道:“今日多谢您出手相助。”
王玄渡摆了摆手,放下书,问道:“听说你写了半段诗?”
许宣点了点头:“拙略之作,让王大儒见笑了。”
“汉文不必谦虚,我听简生说你这首诗是临时所作,后面的半段是否已经想出?”
直接说他的字,已经表明了态度,王玄渡很看好他。
许宣道:“已经想好了。”
“可否说给我听听?”
许宣沉吟一二,说道: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
王玄渡一怔。
他小声自语道:“半亩儒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
如果说前两句只是在表达作者的文采,那么后半句无疑是加深了整个诗词的意境,让整首诗的意境都是瞬间升华,意义更为隽永。
虽然许宣并没有说儒塘有多深,但第三句里面的“清”字,就已经包含了“深”的含义。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,即使很“清”也反映不出“天光云影共徘徊”的景致。这诗句把儒塘仿佛比喻成了一个真正的池塘,深而清,博大精深,又晶莹剔透。
而在景致的加深,形同儒塘清而深以后,他并没有立意只是单纯停留在夸耀的程度上,而是继续提出了一个问题,“问”那个“儒塘”哪得清如许?”问它为何这么清澈,以至于能够倒映出这天光云影。
而许宣的答案升华了整首诗的寓意,是因为儒塘不是无源之水,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“源头”,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着“活水”!
而其中还包含着一个隐含意思,儒塘就是一个人的学问,那孜孜不倦充实着学问的源头,就是读书!
同样,儒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水塘,而是代表着儒家的学问,儒家的血统,只要每个儒子都用功读书,产生新的思想,儒塘也必将会越来越深,越来越清,越来越广!所倒映出的天光云影,也更加的美轮美奂!
这首诗,简直是完美的贴合的读书这个立意。
而且,给人的启发也是非常大的,这是在告诉人们读书的重要性。亦是在告诫那些儒子们,只有保持多学习,多读书的习惯,儒塘里的水才会时时刻刻保持清澈,不会枯竭!
“好诗!好诗啊!这首诗,足以拿去劝诫莘莘学子!”
王玄渡忍不住发出一声赞赏,忽然间,他的胸口处透出微微的光,他身边的气场,也出现了丝丝的变化。
“竟然,竟然是一首文心词!”王玄渡惊讶说道。
许宣疑惑道:“何谓文心词?”
这应该就已经涉及到儒道修练之事了,许宣对此并不明了。
王玄渡闭眼,好好体味了一番,说道:“文章天成,对大儒有启迪,便是文心词。”
片刻后,他突然说道:
“你,为何加入执灯人?”
王玄渡睁开眼,一脸惋惜之意:“不如进我书院,虽不保证你能做官,但最起码可以教书做人,成就一方大儒之位,今后也未必不能有所作为。”
许宣谢辞道:“多谢王大儒的美意了。”
“也是,那家伙也不见得会放走你。”王玄渡低声自语道。
“什么?”许宣怔了怔,王玄渡声音太小,刚才他没听清。
“嗯,没什么,我只是在感慨。汉文,以后有什么事,你可以来找我。”
许宣道:“那我在这里先行谢过王大儒了。”
王大儒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,忽然道:“哦,对了,你这首诗可有名字?”
许宣怔了怔道:“倒还不曾有名。”
王玄渡顿时悄然抓紧了衣袖:“可有意向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