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靖康三年以来,大宋各地均有叛乱发生,少则几千人,多则十数万,至于几百人的毛贼,根本没有统计的可能,毕竟只要不统计,便没有民变,这也是老传统了。
几年战斗下来,宋金双方都已经疲惫不堪。
在大金这边,他们虽然占据了燕云和两河之地,甚至还霸占了不少西夏的土地,但是接连折损大将,宗室中最厉害的二太子完颜宗望,将领中最凶悍的完颜娄室,还有数万的老兵悍卒,跟着阿骨打起兵打江山的。
这里面有很多死在了战场上,也有差不多数量的死在了后方,有水土不服的,也有干脆就老病不堪,在床榻上痛苦死去。
伴随着这些人的离去,金国的战斗力不可抑制地下降了。他们已经不奢望能够灭宋,甚至连开疆拓土的心思都没有了,只要能守住两河之地,求一个和平,也就是了。
反观大宋这边,前后损失的百姓逼近一千万大关,死伤的将士也有五十万以上……仅仅是御营的损耗,就超过了十万之数。
曾经还算不错的财政,打了个山穷水尽,为了抚恤士兵,背上了沉重的负担,单纯从损失上讲,大宋几乎十倍于金国。
但是从大势上看,赵宋王朝不但保住了大半国土,还磨砺出一支强悍的兵马,毫无疑问,掌握了战略主动权。
战争的天平开始向着大宋倾斜……整个宋金的大战,完全在按照持久战的剧本在走。在普通人看来,只要厉兵秣马,准备几年时间,大宋就可以发起北伐,收复失地。
等待,真的只有等待就好!
让人意外的却是大宋官家不大想躺赢,他还有更大的心思。
“将士们,曾经刘复将军在前往三河堡戍守之前,问过朕,天下会变好吗?不只是他,还有许许多多人,都会有这样的疑问,拼了命,流了血,打败了金人又怎么样?白骨累累,民不聊生,然后还是大人物坐享其成,老百姓困苦不堪,到底在打什么?”
“那今天朕就给大家伙这个答案,在前不久,朕安排了一些战斗英雄回乡,这一项措施,要成为大宋的国策,我们的将士不光是战场上的英雄,更是改变大宋朝的力量。”
“朕要安排一批战斗英雄、战场功臣、还有经年老兵,返回乡里。你们的要做什么呢?主要还是那几样,训练当地年轻人,教授战场知识,为愿意从军的年轻人提供便利。一支强大的兵马,要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。你们都是不惧生死的猛士,但是毫无疑问,谁都会老去,如果不能提前谋划,有朝一日,军中尽是白发老卒,这一支兵马也就废了。”
“朕让一些人离开,并非是嫌弃大家伙,而是为了更长久地保持战力。回乡之后,你们要把战场的真实情况告诉乡亲们,要让大家伙知道,每一个士卒都是好男儿,都是真正的勇士,是大宋朝的宝贵财富。从军报国,前程远大,要让更多的有志青年,投身军营,让大宋兵马,越来越强大!”
“除此之外,朕还希望你们,能把家乡的情况反应上来,如实地告诉朕。土断、清丈、摊丁入亩、田赋商税……要把最真实的情况告诉朕,要勇敢地和贪官污吏战斗,遇到不平之事,要拿出勇气,主持公道,朕希望你们成为一股正气。”
“皇宋有亿兆黎民,物产丰饶,假使将每一文钱,每一粒粮食,都用在战场上,老百姓不会困顿,军中不会匮乏,光复燕云,指日可待。而眼下的情况,显然不是这样。这就说明,有太多的钱粮国税,被人拿走了。有太多的蛀虫欺上瞒下,打着朕的旗号,坑害百姓,以至于官逼民反,天下大乱。”
“朕和你们一起战斗,出生入死,朕相信你们,以一个武人的良知做事,不负朕,不负百姓……有劳诸公了!”
赵桓说到了这里,几乎刹那之间,所有将士悉数跪倒,更有人泣不成声,“请官家放心,一定不负官家,不负百姓!”
士兵们的呐喊,蕴含着磅礴的力量,气势无与伦比,在场的诸多官吏,无不骇然。哪怕是那些武将,都变颜变色,这些士兵到底不是他们的。
赵桓这个皇帝,比一般的马上天子还要过分,他不光作战的时候,身在军营,哪怕平时也不放过。
他宁可把朝政甩给文官负责,也不愿意错过军中事务。
甚至因此有不少人上书劝谏,让赵桓关心政务,体恤民情等等……要不是他还没输过,都要有人指着鼻子骂昏君了。
而直到今天,众人才领教了官家的谋划之深。
正如赵桓所讲,这帮士兵都跟着赵桓打过仗,他们的一切都是赵桓给的,首先一点,他们的忠诚,不用怀疑。至少比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文官,可靠太多了。
除了忠诚之外,就是量大……没错,光是在滑州,就有十万将士,哪怕只是将十分之一,派到地方上,也能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,甚至会冲垮整个士绅宗法体系。
正是这一张大牌在手,赵桓才敢肆无忌惮放权政事堂,根本不用担心被架空的问题。
万千武夫下地方,想想这种可怕的场景,要不还是北伐吧?
其实打仗也不是不可以接受,毕竟钱吗,想办法还是能弄到的,至于权力,一旦丢失了,就真的回不来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