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行与文怡到了内院正房门前,领路的婆子便停了下来,犹豫了一下,回头赔笑道:“行大爷与行大奶奶还请在这里稍候一会儿,小的进屋去禀报。”
东行没吭声,文怡微微一笑:“麻烦妈妈了。”
那婆子干笑两声,掀了帘子进去了,便一直没出来。
文怡环视院中一眼,只看见四五个丫头聚在游廊一角里,团团坐着做针线,竟是仿佛什么也没察觉似的,连头也不抬,眼角也不扫他们夫妻一下。她分明看到有个丫头几次想要抬起头,却被身边的另一个丫头扯住袖子阻止了,心里不由得有几分好笑,便看向东行,笑道:“往日我只道三姑母是个严厉的人,行事最是严厉不过,心里还有几分怕她,没想到今日来请安,才发现往日我是误会她老人家了。其实三姑母御下最宽容不过了,别看她在外人面前,那般重规矩,实际上在自个儿家里,却是十分随和的,对丫头们也不严厉。”
柳东行嘴角一翘,配合地提高了声量:“哦?这话怎么说?二婶素来管家规矩极严,这事连外人都知道,娘子怎会有这样的想法?”
文怡笑道:“若是三姑母果真规矩极严,一丁点儿都不能松的,这府里的下人行事又怎会这般随意?别说禀报一声要花上两刻钟,见了族里的主人也视若无睹,就连一家主母的正房门外,也没有一个随时听候吩咐的丫头婆子媳妇立规矩,打帘子还要自己伸手去呢,若是在我们顾家,这种事可从来没有过,连族里家境最寻常的人家,也知道这些礼数。三姑母是大姑祖母亲自教养出来的,最是知礼,怎会不知道这些?所以我才说,她老人家真是再宽容不过了,外紧内松,深合张驰之道。”
柳东行忍下一个笑,朝她眨了眨眼,面上露出夸赞之色。文怡抿嘴微微一笑,便侧耳细听屋里的动静。游廊里那几个丫头却是面面相觑,纷纷望了过来,犹豫着该不该起身见礼,但方才那想抬头的丫头才站起一半,便又被旁边的丫头硬扯回到小杌子上了。其他人便立即转回头去,继续象先前那样,低头做针线。
文怡面色一冷,也不与她们计较,只是心下暗暗嘲讽,柳顾氏好歹还是位尚书夫人呢,却连个表面功夫也不懂做。
屋里总算有了动静,出来一个十七八岁的丫头,瞧那穿着打扮,显然是个有些体面的,脸上的脂粉也涂得细致,显出了几分姿色。她掀起一半帘子,面上的神情实在说不上亲切,只是淡淡地说:“夫人传二位进去。”
柳东行冷冷地扫视她一眼,她怔了一怔,不由得打了个冷战,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来,把帘子往上打高了几分:“夫人请行大爷、大奶奶进去。”
柳东行大跨步迈了进去,文怡淡淡笑着跟在后头,轻移莲步走进门内,回头看了她一眼:“劳烦姑娘了。”举手投足,都十足大家风范,既表示了对长辈身边侍婢的礼敬,也摆出了主仆有别的架势。
那丫头不甘心地咬了咬红艳艳地嘴唇,放下帘子,露出一丝屈辱之色。
柳顾氏坐在正堂的主位上,穿着半旧的家常服色,还是蓝衣灰裙,面上犹有怒意,见东行与文怡进来了,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,便将视线移开,漫不经心地伸手拿起茶盏,喝了口茶。
柳东行脸色有些发沉。二叔已经发过话了,二婶还是这样的态度,未免太过了些。他瞥了方才领路的婆子一眼。
那婆子抖了抖,焦急地看向柳顾氏,不明白夫人为何明知道老爷发过话,还要这般行事。
方才那打帘子的丫头却走过来,站在柳顾氏身边,冷声道:“行大爷,行大奶奶,怎么还不给夫人见礼?新媳妇进门,可是有规矩的!”
文怡见站在身边的丫头手里抱着两只蒲团,却一直低下头没有动作,倒也不慌张,淡定地盯着她瞧,那丫头面露为难,犹豫地看向柳顾氏,柳顾氏却还在那里低头喝茶,她又看向方才那丫头,那丫头却翻了个白眼,高高地仰起头来,面露嘲讽之色。
文怡心中冷笑,扯了扯柳东行的袖子,便上前笑着款款下拜:“侄儿媳妇见过二婶娘,给二婶娘请安。”
柳东行一看便乐了,也跟着弯腰作揖:“侄儿见过二婶娘,给二婶娘请安了。”不用行跪礼磕头,还便宜了他呢。
两人起身后,便双双退到一边。
柳顾氏脸色有些不好看,手捧着茶盏,微微发抖,几乎就要摔下地去了,半晌才道:“你们来了?怎么这样不懂礼数?见了婶娘也不知道磕头?”
文怡笑道:“二婶娘疼我们呢,又怜惜相公不日就要出发为国征战,因此特意让丫头们不取蒲团,免了我们磕头,只需行礼便罢。请您放心,您的慈爱,我们心里都知道,绝不会忘了。”
柳顾氏再也忍不住:“我几时说过这样的话?!你们没瞧见我正喝茶么?待我喝完了茶,你们再磕头也不迟!”
文怡面露讶色:“方才这位姑娘不等二婶娘喝完茶,就急着让我们给二婶娘见礼,我们还当是二婶娘的意思呢,因此半点都不敢怠慢,原来不是么?”
柳顾氏脸上挂不住,手里的茶盏立时便往那丫头身上招呼过去:“贱婢!谁叫你自作主张?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